
野柳地質公園巨蟲遺跡-生痕化石特展,邀您一同體驗!
.jpg)
「新屬種深居彎型生痕物種」(Pennichnus formosae) (圖片由北觀處提供)
臺灣北海岸的野柳地質公園為沉積岩地形,除女王頭、俏皮公主等精雕細琢的蕈狀岩,民眾亦可在地面輕而易舉地發現海膽及生痕化石,近期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系施路易老師團隊於野柳地質公園發現前所未有的巨大生痕化石,並與園方攜手合作舉辦「巨蟲遺跡-野柳生痕化石特展」,將於111年1月23日(星期日)於遊客中心旁展示,活動免費,請熱愛地球科學、環境教育的民眾一同參與。
生物凡走過留下痕跡,例如蝦子挖洞穴、魟魚捕食獵物、螃蟹爬行、恐龍排泄物有跡可循,這些痕跡如果被保存下來並被我們發現,我們就稱之為「生痕化石」。本次在野柳展示的Pennichnus formosae即是第一個在台灣發現並命名的生痕化石。屬名Pennichnus是由penna(羽毛)和ichno(腳印)所組成,代表這個生痕化石有羽毛狀構造痕跡;種名formosa 的意思則是美麗的台灣。
這種生痕化石直徑2到3公分,長度超過2公尺,它像是一根轉了彎的L形管子,管口被特殊的羽毛狀構造包圍。與現代生物對比後,施老師團隊認為應該是由類似博比特蟲的古生物所造成的。
觀察現生的博比特蟲可以發現,牠們會蟄伏在海床底下,將自己的身體埋藏在沙子裡等待獵物經過。Pennichnus formosae就是這種古生物生活的洞穴,岩石中也記錄了牠們捕食獵物所留下的痕跡。
而這個生痕化石位於「野柳地質公園第三區未開放區域」,為了讓民眾也能一睹生痕化石的風采,除了遊客中心旁現場展櫃的照片及模型外,園區也準備了VR影片,只要拿起手機掃描QRcode,就能跟著地質學家的角度,一起探索這個神秘的「生痕化石」!
除了這次的新發現外,園區也展示了許多有趣的化石與生痕化石,都是在「野柳地質公園」就能發現的哦!像是海膽化石、魟魚覓食的生痕物種以及蝦子挖掘洞穴所留下的痕跡等,下次於野柳地質公園欣賞女王頭的同時,不妨也低下頭看看腳踩的岩石,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新發現哦!野柳地質公園除了有女王頭、豆腐岩等美麗的風化產物外,岩石中保留了許多兩千萬年前生物在此生活所留下的痕跡,讓我們一起來去野柳地質公園一探究竟吧!
野柳地質公園 發現深海巨獸VR QRcode

相關資訊請參考:
北觀處官網
北觀粉絲團
野柳地質公園官網
野柳地質公園粉絲團
.jpg)
博比特蟲覓食行為模擬畫面(圖片由北觀處提供)
.jpg)
富含氧化鐵的管狀生痕化石(因為管壁被氧化鐵取代了) (圖片由北觀處提供)
.jpg)
「海草痕」生痕化石(形狀像海草,其實是生物的逃生構造之一所形成的化石。) (圖片由北觀處提供)
.jpg)
.jpg)
相關關鍵字
野柳、地質公園、遺跡、巨蟲、化石、展覽相關文章
- T ( Is true) -小金豆系列 (黃金團購來囉…)
- 加入我們在地人 永續特約店家,贈送店家「ALL IN 大禮包 」! 一次解決經營者「資金」、「經營」、「行銷」三大痛點 !
- 線上申請補助中小用戶導入節能服務
- 企業主可以多了解政府各式低利貸款,協助自己創業添活水(經濟部)
- 為何選擇 #燒肉眾精緻炭火燒肉?
- 三重光興腿庫 神奇粹魯 2包入